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环球观天下!春江晚景图怎么画_春江晚景图

来源:互联网    时间:2023-02-20 05:59:17

1、惠崇《春江晚景》   宋 苏轼   竹外桃花三两枝,   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   蒌蒿满地芦芽短,   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3、   [作者简介]   苏轼(1037-1101),北宋大文学家,自号东坡居士,四川眉山县人。

4、他的散文、诗、词、书法、画等都有杰出成就,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。

5、他一辈子三分之二的岁月过着官吏生活,早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,屡次遭到贬(biǎn)斥,历任杭州、黄州等地的地方官,后来被起用,担任京官。

6、晚年又被贬谪(zhé)到惠州、儋(dān)州等边远地区,死在常州。

7、   他担任徐州官职时,黄河溃堤,他号召并亲自参加抢救,保全了一州人民的生命财产。

8、在杭州刺史任内,疏导了西湖,灌溉了民田千顷(一百亩叫一顷),并筑堤防,人民叫它“苏堤”。

9、至今以“苏堤春晓”闻名。

10、   他的诗气势雄浑,语言奔放,想象丰富,不用古人用过的对事物的比拟,用多种形象来比拟事物,象串串明珠,构成了他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。

11、   [译诗]   竹村外有盛开的桃花三两枝,   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。

12、   蒌蒿已经遍地芦苇才刚刚吐芽,   这正是鲜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时。

13、   [赏析]   这是一首题画诗。

14、为元丰八年(1085)所作。

15、诗是艺术,画也是艺术,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,写好是不大容易的。

16、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,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。

17、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,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,与原画相得益彰。

18、   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,又突出重点。

19、竹林、桃花为江岸之景;鸭子为江中之景,是画面的重心所在。

20、据诗意,惠崇这幅画是“鸭戏图”,“春江水暖”用“鸭先知”来加以表现,令人击节称叹。

21、   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,移情于物,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。

22、“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”,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,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。

23、遍地蒌蒿,芦苇刚刚吐芽,点出正是江南二月。

24、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,便想到以之做烹,调佐料的河豚,合情合理。

25、   河豚生活在近海,每到春季江水上涨的时候,便逆江而上,在淡水中产卵,然后再游回到近海。

26、江边人捕捉后,便拿到市场上去卖。

27、   这句虽离开画面,但仍写春江,题画而不拘泥于画。

28、这首诗有实有虚,虚实相生,不仅真实地再现了“春江晚景”,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,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。

29、 惠崇《春江晚景》   宋 苏轼   竹外桃花三两枝,   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30、   蒌蒿满地芦芽短,   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31、   [作者简介]   苏轼(1037-1101),北宋大文学家,自号东坡居士,四川眉山县人。

32、他的散文、诗、词、书法、画等都有杰出成就,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。

33、他一辈子三分之二的岁月过着官吏生活,早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,屡次遭到贬(biǎn)斥,历任杭州、黄州等地的地方官,后来被起用,担任京官。

34、晚年又被贬谪(zhé)到惠州、儋(dān)州等边远地区,死在常州。

35、   他担任徐州官职时,黄河溃堤,他号召并亲自参加抢救,保全了一州人民的生命财产。

36、在杭州刺史任内,疏导了西湖,灌溉了民田千顷(一百亩叫一顷),并筑堤防,人民叫它“苏堤”。

37、至今以“苏堤春晓”闻名。

38、   他的诗气势雄浑,语言奔放,想象丰富,不用古人用过的对事物的比拟,用多种形象来比拟事物,象串串明珠,构成了他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。

39、   [译诗]   竹村外有盛开的桃花三两枝,   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。

40、   蒌蒿已经遍地芦苇才刚刚吐芽,   这正是鲜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时。

41、   [赏析]   这是一首题画诗。

42、为元丰八年(1085)所作。

43、诗是艺术,画也是艺术,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,写好是不大容易的。

44、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,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。

45、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,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,与原画相得益彰。

46、   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,又突出重点。

47、竹林、桃花为江岸之景;鸭子为江中之景,是画面的重心所在。

48、据诗意,惠崇这幅画是“鸭戏图”,“春江水暖”用“鸭先知”来加以表现,令人击节称叹。

49、   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,移情于物,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。

50、“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”,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,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。

51、遍地蒌蒿,芦苇刚刚吐芽,点出正是江南二月。

52、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,便想到以之做烹,调佐料的河豚,合情合理。

53、   河豚生活在近海,每到春季江水上涨的时候,便逆江而上,在淡水中产卵,然后再游回到近海。

54、江边人捕捉后,便拿到市场上去卖。

55、   这句虽离开画面,但仍写春江,题画而不拘泥于画。

56、这首诗有实有虚,虚实相生,不仅真实地再现了“春江晚景”,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,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。

57、 惠崇《春江晚景》   宋 苏轼   竹外桃花三两枝,   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58、   蒌蒿满地芦芽短,   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极导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